堆是JVM中最重要的一部分,规定了所有的对象和数组都应该存放在堆中。在执行字节码指令时,会将创建的对象存入堆中,对象的引用地址存入虚拟机栈的栈帧中。然而,当方法执行完毕后,刚刚创建的对象并不会立即被回收。相反,对象只有在JVM后台执行垃圾回收(GC)后才会被回收。
-Xms:指定堆的初始内存大小,ms(memory start)。等同于 -XX:InitialHeapSize;
-Xmx:指定堆的最大内存大小,mx(memory max)。等同于 -XX:MaxHeapSize;
通常会将 -Xms 和 -Xmx 设置为相同的值,这样JVM在GC后就不需要修改堆的内存大小,提高了效率。默认情况下,-Xms等于物理内存大小的1/64,-Xmx等于物理内存大小的1/4。
垃圾回收算法通常将内存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两个区域。新生代存放新创建的对象,而老年代存放经过多次GC(默认为15次)后仍然存活的对象。
可以通过 -XX:NewRatio 参数配置老年代和新生代的比例,默认为 -XX:NewRatio=2,表示新生代占1,老年代占2。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调整,只有在明确知道存活时间较长的对象偏多或偏少时才需要调整 -XX:NewRatio 的比值。
新生代又可分为伊甸园区(Eden)和幸存者区(S0、S1)。
Eden:
新对象都会先放到Eden区。
S0、S1区:
也称为幸存者0和幸存者1区,用于存放MinorGC(YGC)后存在的对象。
默认情况下,Eden、S0、S1的比例为8:1:1,即Eden区占新生代大小的8/10。可以通过 -XX:SurvivorRatio 来调整。
老年代存放经过多次GC后仍然存活的对象。老年代默认占内存区域的2/3。
动画演示对象在内存各区域中的流转过程
分代收集理念是垃圾回收算法的一种理念。几乎所有的垃圾回收算法都采用分代收集理念。
为什么垃圾回收算法要将内存区域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,新生代中又包含Eden区、幸存者区呢?
这是因为不同的对象存活时间不同,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存活时长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。